焦点快看:“春景这里独好”诗人把柳树写活了,一枝一叶涌动着画意诗情

2023-03-08 15:00:23     来源 : 北京晚报

想到“九九节气歌”里的“五九六九,河边看柳”,于是想看看柳树变模样了没有。我在小区里寻柳。终于在幼儿园门前见到了两棵高大的柳树。远望泛青,近看吐芽,未负时令也。

资料图 摄:方非/北晚在线供图

现在说起柳,我最先想到的是去年初,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的“折柳寄情”。舞者手捧发光的柳枝,伴着一曲“送别”,从四周聚到一起。舞台上呈现一片生机勃勃的绿色。挥动的柳枝,满载着中国人依依惜别的深情。

柳,谐音“留”,表示挽留之意。“折柳送行”的习俗有数千年之久。《诗经》上就有对杨柳的描述:“昔我往矣,杨柳依依;今我来思,雨雪霏霏。”古时,对于亲朋好友的远离极为珍重,因为再相见不知何年何月。与友朋惜别之际,折柳相赠,表达的是无限悲伤和不舍之情,胜过万语千言。其中的含义还有对送别之人的祝福。柳树的生命力极强,很多地方都能生长,因此折柳相赠也有随遇而安之意。唐大诗人王维的《送元二使安西》:“渭城朝雨浥轻尘,客舍青青柳色新。劝君更尽一杯酒,西出阳关无故人。”正是此情此景的写照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古时,翠嫩一新的柳条,除了惜别挽留之意,还因其柔软纤细常常用来形容女子的婀娜多姿。如杜牧的《新柳》:“无力摇风晓色新,细腰争妒看来频。”

据说,隋炀帝杨广开凿京杭大运河时,为不使堤岸上风景单调,曾下令在河堤上遍植柳树。他不仅亲手种下一株,还为其赐以杨姓。自此,柳树又被叫作杨柳。后来,苏东坡和白居易在修建“苏堤”和“白堤”时,也效法前人广种柳树。清代诗人高鼎的那句“拂堤杨柳醉春烟”,传唱至今。

在古诗词中,咏柳的名句不胜枚举。像陆游的“满城春色宫墙柳”;刘禹锡的“杨柳青青江水平”;韩愈的“绝胜烟柳满皇都”;欧阳修的“青梅如豆柳如眉”……

咏柳诗词中,我最欣赏的是贺知章的七绝——《咏柳》。首句“碧玉妆成一树高”,别出新意。拟人化的柳树就像经过梳妆打扮的美人,亭亭玉立在人们面前。碧玉在古代是年轻貌美的少女的泛称。下一句“万条垂下绿丝绦”。那千条万缕的柳丝也随之变成了少女身上垂坠的绿色裙带,更添风韵。最绝妙的是最后两句:“不知细叶谁裁出,二月春风似剪刀。”先用一句设问:是哪位姑娘的巧手剪裁出这么多纤细如眉的绿叶?紧接着回答,是早春二月的春风宛如一把巧夺天工的剪刀。这充满奇思妙想的一问一答,也把孕育万物、装扮大地的春风形象地表现出来。

诗人把柳树写活了,一枝一叶涌动着画意诗情。柳树又似乎在告诉人们:“春景这里独好”。

历代文人爱柳者众多,他们除了咏柳颂柳外,还常给自己取一个与柳相关的雅号。春秋时期有位柳下惠,本来他并不姓柳,就因为自己特别爱柳才改了姓氏。东晋的陶渊明也十分喜爱柳树,他在自己的堂前栽植了五棵柳树,并自称为“五柳先生”。明末清初的蒲松龄在居所附近栽柳,便自号“柳泉居士”。

(原标题:柳条泛青 未负时令)

来源:北京晚报 作者舒培华

流程编辑:u099

版权说明:任何媒体、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、图片、图表、漫画、视频等内容。未经许可即使用,或以此盈利的,均系侵害本网站著作权及相关权益的行为,本网站将追究法律责任。如遇作品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。联系方式:takefoto@vip.sina.com

标签:

推荐文章

X 关闭

最新资讯

X 关闭